“二四四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特色班是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中科院研究所联合成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试点 班。2013 年至今已毕业了 5 届学生,开创了河北省高校“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先河。在汇集平台优势促进学研共进的同时,学院始终坚持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光荣使命,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滴灌式”教育理念,形成了针对特色班的“二四四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
“二四四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以个性化、全方位、内驱动为特点,通过协同“两个阶段”——校内培养阶段和校外培养阶段,坚持“四位一体”——思想筑基、学习筑才、实践筑能、文化铸魂,搭建“四同平台”——育人机制同频、育人体系同构、师资队伍同领、师生学研同行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德智并重,笃学笃行” 的创新型时代新人。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该模式日臻完善,并初步建立起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班立德树人工作机制。
“二四四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是河北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时代新人讲话精神的系统性探索与实践。在学校“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指导下,其内容涵盖育人理念提升、培养阶段协同、教育过程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在此模式下形成了“德智并重,笃学笃行”的培养风格,辐射带动了多个生命科学协同育人特色班的运行。
目前,特色班已顺利毕业 5 届学生,共计 301 人,平均考研率 65%,远高于全校(30%)和学院普通班(40%) 水平。在校期间,53%的学生成为中共党员,申请入党率达100%。其中 4 人获评河北省三好学生,16 人获评河北省优秀毕业生,1 个班集体获评河北省先进班集体。多位学生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 47 篇,中文核心文章 14 篇,参与出版专著 1 部。近五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省部级及以上 41 项、校级 29 项,其他竞赛获奖 14 项;就业学生中 85%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与雄安新区建设,以扎实的专业基础投入工作,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
一、案例实施时间:
本案例自 2013 年开始探索至今,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成熟与完善。
二、案例实施过程与措施:
“二四四一”科教协同育人模式以个性化、全方位、内驱动为特点,内容涵盖育人理念提升、培养阶段协同、教育过程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一)协同“两个阶段”,汇聚“三全育人”合力
根据特色班时间、空间上双阶段特点,别明确了发展目标:校内培养阶段为“筑基成长期”,着力加强基础知 识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校外培养阶段为“重点发展期”,着力加强创新意识和使命担当教育,通过汇聚双方优势,党政工学系统联动,多点发力,形成“三全育人”合力,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树立“德智并重 笃学笃行”理念,拓展联合培养内容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特色班学生培养树立“德智并重 笃学笃行”的育人理念,以“信仰筑基,全面发展”为目标,突破传统特色班只在“学”“研”领域进行探索的形式,将协同育人领域扩展至“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育淬炼”等五个方 面,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引导特色班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完善“大协同”育人机制,凝聚“三全育人”合力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树牢一流育人理念,完善“大协同”育人机制。一是党政团学系统联动,通过开展“红色 1+1”支部共建、“青蓝计划”导师领航工程等,系统构建育人资源统筹整合的基本框架;二是拓展育人体系,构建起教学、科研、学科、党建、学生工作等支撑育人中心任务的同心圆;三是从宏观制度、中观执行、微观评价三个层次逐级贯通,形成“思政+”与“思政×(乘)”的思想教育实施路径。
(二)坚持“四位一体”,构建多维度育人体系
学院融“思想筑基、学习筑才、实践筑能、文化铸魂” 为一体,构建立体化多维度育人体系。
1、思想导航,固本强基
强化价值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和中科院动物所开展“红色助力 1+1”党支部共建活动,围绕雄安新区建设、白洋淀生态保护等主题联合开展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线上微党课、开放式组织生活等活动 21 次,参与人员 490余人次;自 2013 年起,开设“寻梦·启航——生命科学大讲堂”,先后邀请印象初、康乐等 15 名院士开展讲座 30余次,受益学生 8000 余人;开设菁英班“菁莪韶英”公众号,包括国内微生物领域专家在内的 400 余人关注,每篇文章阅读量 300 次以上,打造了积极正向的“精神磁场”; 推进“互联网+”的学习形式,利用优势资源建立课堂、线上、主题“三学”机制,致力培养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社会、致真唯实的新时代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学习领航,培英筑才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对接国际学术前沿为导向,每年联合开设《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生命科学导论》等 10 余门理论实践课程近 200 课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实施双导师制,平均每年聘任40 余位高水平科研人融入其中,强化个性化培养和小班化教学,以质量为核心,打造讲座和课堂互补、通识和专业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结构。在课程教授中,深挖“国家栋梁”“大师精神”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实践护航,提质筑能
充分发挥科研反哺育人的优势,完善顶层设计,让特色班学生在科研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实现从理论向创新的飞跃。2013 年至今,围绕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特色班学生先后 480 余人次参与到“雄安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白洋淀夏季鸟类群落及类群多样性”调查等课题项目中,260 人次参与西藏、秦岭、天目山等国家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调查,考察足迹遍布全国 23 个省份。210 余人次参加“三优同创”计划,即优秀人才、优秀平台、优秀项目与学生协同创新,鼓励学生敏于求知、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砥砺学生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能力。
4、文化保航,赋能铸魂
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做到五育并举。通过凝练班训、班级目标、班徽等,建设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每年开展习惯养成、成长记录、感恩励志、追求卓越等主题活动 20余次,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每年 80 余人次特色班学生参与“爱鸟周”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宣讲,受众达 1500余人;先后共计 300 余人次特色班学生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大学博物馆担任解说员,累计服务时长 3100 小时;疫情发生以来,先后 130 人次学生投入到防疫知识宣讲中,和战“疫”大课堂同频共振;积极创作生化歌曲并获全国生化歌曲大赛二、三等奖各 1 项。
(三)搭建“四同平台”,打造“滴灌”育人形态
积极搭建“师生四同”平台,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到人”精准式“滴灌”育人形态。
1、育人机制同频。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了包括特色班筛选制度、实施制度、协同制度、督察制度等在内的相关制度 12 项,建立健全运行畅通、保障有力、有效协同的完整制度体系。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明确各育人主体之间的职能,制定责任清单,建立教研思一体、学研育相济的科教协同机制和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2、育人体系同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站在全局角度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一是构建统一的学科、课程、实践及服务共享平台 23 个,将课内的知识教育、技能传授与课外实践的知识内化、技能强化、价值引领等功能深度融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不同主体间共享共融;二是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近两年和中科院研究所开展“红色助力1+1 党”支部共建活动 7 次,推动双方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三是深挖自然、文化、科技和红色资源中的育人元素, 围绕雄安新区建设、白洋淀生态保护等主题联合开展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线上微党课、开放式组织生活等活动 14 次,通过“面对面”“键对键”交流互促,提升理论素养。
3、师资队伍同领。强化师资队伍的协同效应,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合起来”“活起来”。一是以科研项目为引领,汇集多方优势,打造强有力的科研团队 14 个,通过团队的力量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纵深发展。二是推进思政元素与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深度融合,对联合开设的 16 门课程、30 余场专题讲座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三是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年双方教师党员和特色班学生结对子覆盖率 100%,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4、师生学研同行。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联 系。实施“青蓝计划”,开展“生命科学大讲堂”之“院士进课堂”“专家学者进课堂”等活动 47 次,发挥大师的榜样引领作用,参与学生逾万人。每年聘请 40 余名科研人员作为学生学业导师,开展“导师有约”“师生面对面” 等师生访谈活动等 10 余次,逐步形成“院所—班级—班导师—学业导师”四维联动体系,激发学生发展内生动力。以“科研引领”“人生解惑”“职业指导”为切入点,通过主题班会、“校友 e 课堂”“菁英论坛”、谈心谈话等等多种方式对接学生 300 余人次,多角度走进学生生活, 针对学生特点精准发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院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述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针对特色班学生培养定位与特点,明确“德智并重、笃学笃行”的培养目标,致力使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案例创新点
(一)育人理念创新:形成了“德智并重、笃学笃行” 的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特色班的育人理念。
(二)育人模式创新:构建了针对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特色班的“二三四一”精准式“滴灌”育人模式。
(三)育人路径创新: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具符合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的创新育人之路。
四、案例已取得成效
(一)形成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安排。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河北大学协同育人试点班管理办法》,先后制定《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施方案》等10 余项相关政策,辐射带动了校内外多个协同育人特色班的运行。二是协同育人制度,包括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红色助力“1+1”党支部共建方案、辅导员谈心谈话等多项规章制度与细则。三是队伍保障制度,共同组建了一支包括院士、“杰青”在内的“科教思结合”型师资队伍。在讲授知识之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使命担当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内容,发挥大师学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取得了系列可喜的育人成果。一是在经验做法方面,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工作经验做法;二是在改革成果方面,获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 1 项;1 个专业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成功建设 2 门一流课程、1 门国家级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三是在典型人物方面,1 人获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1 人获河北省优秀教师,1 人获河北省优秀志愿者,1 个团队获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1 人获河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学院获 2020 年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三)培养了一批立志国家建设的生物学创新型人才。学生平均考研率 65%。在校期间,4 人获评河北省三好学生, 16 人获评河北省优秀毕业生,1 个班集体获评河北省先进班集体。多位学生在 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 47 篇,中文核心文章 14 篇,参与出版专著 1 部。近五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省部级及以上 41 项、校级 29 项,其他竞赛获奖 14 项;就业学生中 85%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与雄安新区建设,以扎实的专业基础投入工作,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特色班的制度建设,将以上成功经验落实到制度上,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研究所各部门的对接,将协同育人方案更好的贯穿于特色班的全培养过程。
(三)进一步总结和凝练既有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扩大社会认知度,在生源拓展、专业招生、特色班选拔、学生考研就业等方面实现与协同育人单位的合作共赢。